CV 的英文原文是 Curriculum Vitae,源自拉丁語,直譯為「生命的歷程」。它是一份詳細列出個人教育背景、專業經歷、技能、成就及相關資訊的文件,常用於學術、研究或國際求職申請。與美國常用的「Resume」相比,CV 通常更全面且篇幅較長,尤其強調學術和專業領域的深度積累。
CV 是留學申請的核心文件之一,用於向審查委員展示你的教育背景、研究經驗、技能與成就。與求職 CV 不同,學術 CV 需更強調學術能力、研究計劃及與目標課程的匹配度。其核心目標是:
- 證明你具備攻讀該課程的學術實力與潛力
- 凸顯你的研究方向、專業技能與未來目標
- 協助審查委員快速判斷你的申請優勢
教育背景(Education)
- 按反向時間順序列出學歷(最高學歷在前)
- 包含 GPA(若高於 3.0)、獎學金、相關課程
- 碩 / 博士申請可加入畢業論文題目與指導教授
研究經歷(Research Experience)
- 描述參與的研究項目、實驗室工作或獨立研究
- 強調研究方法、數據分析工具(如 Python, SPSS)
- 若有論文發表或會議報告,務必列出(含期刊 / 會議名稱)
實習 / 工作經驗(Internship/Work Experience)
- 聚焦與申請領域相關的實務經驗
- 用「量化成果」展現影響力(如:帶領 5 人團隊完成 XX 專案,提升效率 20%)
技能(Skills)
- 分類列出硬技能(如:Machine Learning, Lab Techniques)
- 語言能力需註明檢定成績(如:TOEFL 105, IELTS 7.5)
其他加分項
- 獎項榮譽(國際競賽、校級獎學金)
- 專業證照(如:CFA Level 1, CISSP)
- 志工經驗(與申請領域相關的公益項目)
格式與排版
- 字體:易讀性優先(如Calibri 11pt)
- 結構:清晰區分標題(加粗 / 大寫),避免多餘裝飾
- 頁數:碩士申請建議 1-2 頁,博士 / 學術職缺可延伸至 3-5 頁
- 檔案名:「姓名_學術 CV_2024」(避免模糊標題)
內容策略
- 客製化:針對每個課程調整關鍵字(如申請 AI 領域,強調 Machine Learning 經驗)
- 避免空泛:用「行動動詞 + 量化成果」取代模糊描述
❌ 「參與研究計劃」
✅ 「開發深度學習模型,使影像辨識準確率提升 15%」 - 學術用語:使用領域專業詞彙(如:Neural Networks, Qualitative Research)
避坑指南
- 勿列不相關經歷:除非與申請領域相關,否則刪除高中活動
- 慎用第三人稱:學術 CV 可接受第一人稱(如:"I designed...")
- 檢查細節:確認 GPA 計算方式、獎項日期、論文 DOI 等準確性
STEM 領域(科學 / 工程 / 資訊)
- 突出實驗室經驗、程式語言(Python, MATLAB)、專案成果
- 加入 GitHub/ResearchGate 連結(若有公開作品)
人文社科領域
- 強調田野調查、數據分析工具(NVivo, Atlas.ti)
- 若申請國際關係,可加入跨文化交流經驗
藝術設計領域
- 附作品集連結(Behance, Dribbble)
- 說明設計理念與創作過程
研究經歷範例
Machine Learning for Medical Image Analysis
- 開發 CNN 模型分析腦部 MRI 影像,準確率達 92%
- 與 XX 醫院合作,完成 1000 + 病例數據訓練
- 發表會議論文《AI-Driven Diagnostic Tools in Neurology》(2024 IEEE)
技能分類範例
Technical Skills
- Programming: Python (TensorFlow, PyTorch), R
- Data Analysis: SPSS, Excel Advanced
- Laboratory: PCR, Western Blotting, Flow Cytometry
✅ 是否針對目標課程調整關鍵字?
✅ 所有成就是否量化並使用行動動詞?
✅ 研究計劃與目標課程的關聯是否明確?
✅ 語法 / 拼寫錯誤是否檢查?(建議用 Grammarly 輔助)
✅ 檔案格式是否為 PDF 且命名專業?
提示:飛揚國際提供留學文件準備的顧問服務,建議您初稿完成後,請飛揚國際的留學顧問協助審閱,他們多年的經驗能提供貼近審查標準的修改建議。